阅微草堂笔记白话文_卷十二槐西杂志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二槐西杂志二(6/34)

了几晚,又发生这事。再过几晚,其家别的居室也发生这事。就这样发生过十多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变故。后来村中擒获一个盗贼,供称他曾进入某家十多次,都因为人没睡,空手而归。问其日期,与舅亲家听到扣门的日期完全符合,这才知遒是鬼发出的有盗之警。所以,瑞兆不见得就吉祥,妖异之事也未见得就一定带来灾祸,这要因人而异。

明朝永乐二年,朝廷降旨把江南大族迁往京师一带。我家始祖椒坡公从上元县迁到献县的景城。后来子孙繁衍,一部分人就到崔庄居住,地址在景城东面三里外。现在,当地人中科举做官的,大多出在崔庄,所以都称为崔庄纪,称赞崔庄的纪氏兴旺。我家的一族自称为景城纪,表示不忘根本出处。椒坡公的旧居在景城、崔庄之间,经过战乱,早已倒塌了,宅基属于堂叔口庵先生一家所有。口庵曾经跟我读过经书,乾隆二十一年乡试中举,想在原来宅基上建房居住。姚安公预先为他题了一副对联:“当年始祖初迁地,此日云孙再造家。”后来,房子没有建成,姚安公在甲申年八月去世了。风水先生占、,只有这里是吉地,因此拿出其他田地与口庵交换,把姚安公葬在这里。那副对联好像是姚安公自己的谶语一样。凡事都是早已预定的,难道还不可信吗?

我的妾沈氏,我为她取字为明。她的祖先是长洲人,后来流落到河间县,她的父亲就把家安置在那里了。她父母生下两个女儿,沈氏行二。她头脑灵活,极为聪敏,一点儿也不像小家小户的女子。她经常私下对姐姐说:“我不能作种田人的媳妇,而高门大户又肯定不会娶我为夫人。将来我也许会成为显贵人家的妾吧?”她母亲隐约听说了她的想法,最终满足了她的愿望。她生性乖巧伶俐,一辈子不曾得罪过一个人。她最初嫁给我时,去拜见马夫人。马夫人说:“听说你自愿作妾,妾也是很不容易作的呢。”沈氏恭敬地回答说:“只因不愿意作妾,故而妾才难作。既然情愿去作妾,那妾又有什么难作的呢!”因此马夫人始终像对待娇宠的女儿一样善爱她。沈氏曾经对我说:“女子应该在四十岁以前死,这样人们还会追念她,怜惜她。假如活到身穿黑裙、满头白发时,像孤雏、腐鼠那样被人嫌弃,我实在不愿意!”后来也终于遂了她的心愿。她在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去世,年仅三十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