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心医_第一百九十八章:感慨万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感慨万千(3/5)

说”。

大乘佛教形成自己的体系后,贬斥部派佛教为“小乘”,“小道”,大乘小乘的称呼由此而来。

大乘佛教宣扬的同体大悲,普度众生的思想,非常符合底层人民的需要。

大乘佛教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兴起的。

大乘佛教是吸收了部派佛教的内容,又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改造,而形成的新教派。

同时期,产生了大批大乘经典,如《般若经类》、《华严经类》、《法华经类》、《净土经类》等等。

大乘佛教把空作为研究的重点,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实在的自性,即性空。

这种一切皆空的思想一反部派佛教时期的悲观思想,为此后的大乘佛教提倡深入世俗社会,深入众生生活,提供了理论支持。

使得早期佛教那种严厉的禁欲主义和悲观厌世主义得到了改造,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

大乘佛教宣扬普度众生,批判部派佛教自私逃世、太过保守,从而使得大乘思想深入世俗社会,开启了大乘佛教的辉煌。

大乘佛教提出涅槃并不是修行的目的,而是主张菩萨行,即以普度众生为修行目的。

自利利他,在世间广积福德,才能最终成佛。这种思想也成为大乘佛教的基本理念。

大乘佛教在古印度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后期反而走向了和秘密佛教合流的境地。

继而慢慢衰落,失去了大乘佛教的主流地位,秘密佛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密宗。

密宗之所以称为密,是因为它相较于之前的佛教派别,有五大秘密特性。

第一,修行方法秘密。口诵真言、手结印契、心作观想,整体让人觉得非常的神秘。

第二,教义秘密。密宗称自己的教义是佛陀最神秘、最深奥、最根本的教义。

第三,执行秘密。修行活动、教派仪式等都是秘密进行。

第四,传承秘密。基本是师徒秘传秘授。

第五,著作秘密。著作不受外人。

密宗起源于大乘佛教,而且是大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和最圆满阶段。

公元3世纪末期,口诵咒语、手结印契成为了早期密宗的修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