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句关于本课教学方面的问题:
《聊斋志异》是我们中国文学史第三段中一部伟大的作品集,它包括短篇作品四百三十多篇,连同《拾遗》《遗稿》及《逸编》(皆是编时删去的),大约有450多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说,具有奇异情节的、超现实的故事的、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约有三百多篇。同时也有许多记事、素描、特写,有讽刺文,有寓言,有的只数行,有的几十字、一二百字,保持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原来面目和体制。这样一部结集,内容方面非常丰富,思想艺术上,在中国文言小说中,可算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获得最高的成就,在社会上的影响之大、之深,在中国文言小说中,也是首屈一指,无与伦比的。因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居于了不起的重要地位。
四百几十篇像珍珠一样圆润可爱、像锦绣一样灿烂美丽的作品,值得我们细心地来好好研究它,学习它,俾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中这一艺术形式的作品,在第三段文学史所作的一般介绍,所得基础知识之上,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但是我们这个课,应该估计其困难之点,我想到的有下述诸方面:1四百多篇作品,这是一部大著作,如何全面地、比较深入具体地来学习它?这是不容易的一个大的工作。因我研究不足,经验不足,甚无把握。2据我所知,上学期,同学们学习第三段文学史,此书曾花了四个小时(四节课时间)讲它,得到一些大体、轮廓的认识,这是好的。但此书系用古奥典雅的文言,其故事形式及艺术表现,有其深奥的历史渊源,不像读《儒林外史》《红楼梦》那么明白易晓,尤其在语言运用上,同学们自学时恐有一些困难。我们读《红楼梦》,也不免有一些语言及词汇上的困难,一些历史知识及生活知识方面的困难,比如第五回中,宝玉倦欲睡,导至屋中,挂《燃藜图》,宝玉一见即不喜,不肯进去。什么是《燃藜图》?为何宝玉不喜?(91回)宝玉答黛玉问:“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说:“瓢之漂水,奈何?”宝玉说:“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说:“水止珠沉,奈何?”宝玉说:“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说:“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说:“有如三宝。”什么意思?同学阅至此,恐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