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小说课_谈《三国演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谈《三国演义》(3/7)

百姓从这个典型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把曹操写成一个有才略的大坏蛋,这对旧时代的人民认识敌人更有帮助,所以这个典型创作得很成功,有现实根据,又有教育意义。

刘备这一形象比起曹操来,显得苍白无力,显得没有血肉,显得概念化。这是因为在封建时代创作这样一个“王者”的形象没有现实根据。老百姓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只是把他们在历史局限和思想局限之下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理想的形象中罢了。旧时代的人民群众的理想就是“王者”行“仁政”。斯大林说: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反对地主而拥护“好皇帝”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因为在沉重的压迫之下,他们希望能出现行“仁政”的“好皇帝”,所以就把刘备写得那样仁爱。但另一方面,老百姓也看得出刘备毕竟是封建统治集团的领袖,所以也通过刘备的哭哭啼啼、推推让让透露了他的野心和欲望。比如长坂坡赵云救阿斗一事,老百姓就看出了刘备的“收买人心”。因此,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中国小说史略》)可见,“拥刘”的思想也不是绝对的。

刘备这一形象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他是一个理想的起义领袖,从他身上反映出了人民群众的希望,即起义领袖在建立政权之后不要像刘邦那样忘恩,大杀功臣,背信弃义;其次,他又是一个理想的“王者”,有点像周文王那样礼贤下士。所以刘备是一个起义领袖和帝王的统一体(有人说二者不能统一,我们说可以统一,历史上的朱元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这两方面都很少有现实根据。

另外,作者还通过对刘备手下人的描写强调了“拥刘”的思想。作者为了突出刘备是起义的领袖,因此就特别突出了他的“义”;而要突出他的“义”,就必须写他与关羽、张飞的兄弟关系。为了突出他是“王者”,又必须强调他与关羽、张飞是君臣关系。在《三国演义》以前的《三国志平话》中,关羽、诸葛亮的形象都很简单,《三国演义》则特别突出了他们的形象,作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来表现“拥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

先说诸葛亮。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第一,智慧超人。老百姓把许多美好理想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