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作者有没有罗贯中的问题,我看就从这两部书所表彰的“义”来讲,也可以断定:假如《水浒传》的作者有罗贯中,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就不会是罗贯中了。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被压迫者向压迫者进行斗争的时候,以“义”为号召,通过它组织力量,作为奋斗的动力,这其中会有民主平等的精神,具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意义;同时,在反对出卖大伙利益而追求个人富贵,“义”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像《三国演义》中关、张死后刘备为报私仇不顾联吴抗魏的基本国策而发狂地去打东吴,以致造成失败的局面,却有莫大的局限性。罗贯中对“义”的解释即让一切一切都服从“义”是消极的。刘备的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放弃了联吴抗曹的基本国策,是个思想策略问题,而罗贯中却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认为这是命运注定,以至诸葛亮一出山就带有悲剧气氛。这也是《三国演义》的消极思想。《三国演义》中还存在着英雄造时势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对知识分子的过分偏爱上。
此外,《三国演义》在“拥刘反曹”的思想之下,表现了“正统”思想。刘备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刘家的宗室;曹操之所以坏,是因为他是篡位者,是汉贼。封建正统思想作为历史观来说,是反动的。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著作而是对现实进行艺术描绘的文学作品;作者的正统思想不是表现在对历史问题的评价上,而是表现在对一个充满了阶级矛盾的黑暗社会的具体描写中。那么,这种正统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要求开明政治的民主思想的反映,是爱国思想的流露,因此,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合理内核。我们在文学史上不能一见到正统思想就批判,因为有些正统思想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比如明清时代的正统思想的实在内容就是民主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起了反对假道学的作用。我们对《三国演义》的正统思想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面否定。
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我想主要谈以下几点:
首先是文笔高明。必须说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国演义》是经过清代毛宗岗加工过的。原来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比较粗糙,毛宗岗的加工提高了它的艺术性。《三国演义》把这么复杂的场面,众多的人物,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