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小说课_谈《三国演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谈《三国演义》(7/7)

的斗争,组织得这样好,写得头头是道,丝毫不乱,引人入胜;既写刘、曹之间的斗争,又写刘、吴之间的斗争,它的文笔实在是超过了《水浒传》。

其次是写战争写得好。抓住了战争中的人物性格,把战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复杂,变化多端,对不同的战争,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来描写。写了无数次战争,没有一次是相同的。而且写战争时不是一味的光写战争,还往往穿插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赤壁之战”,在写这场战争的同时,一会儿插入写写隐士,一会儿又插入写写政治斗争,这样就使所写的战争更富有生活气息。写战争不写一刀一枪的“斗武”,而是着重写“斗智”,写各种各样的计谋(“赤壁之战”就着重写了孔明的智)。否则光写斗武,就会把对立面简单化。比如我们要写陈镜开举重,只有着重写他举的东西如何重,才能突出他的力气大。所以“赤壁之战”要写孔明的智,就必须得着重写曹操的力量和智,写出双方是棋逢对手,才更易于表现一方的智。作者写“赤壁之战”没有把曹操简单化,才使诸葛亮的智表现得充分。当然作者也没有忘记随时随地地暴露曹操的弱点,为诸葛亮的胜利创造条件。比如曹军远来的疲劳、供给的不足、北兵不习水战、荆州兵是乌合之众以及曹操本人的自高自大等,这就使得情节的发展更为合理。

第三是人物出场写得好。《三国演义》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作者在写他出场之前,首先写了刘备军事的不利,因而遂起访贤之心,接着就是三顾茅庐。这些虽然不是直接写诸葛亮,实际上也是在极力表现诸葛亮。尤其是三顾茅庐,头两顾先对孔明大加了渲染,最后再让他出场,这样就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写文学作品,主人公出场的好坏关系着全面:出不好就等于主人公瘫痪了,以后走起路来就没有力量;出得好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打下极为坚实的基础。《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出场写得十分充分,因此诸葛亮一上场就让人感到坚实,所以后面写他对刘备的“鞠躬尽瘁”的忠就有了根据和基础。

1963年9月

(本文是1963年9月在郑州大学中文系讲学时的记录稿,由郑州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记录整理。收入本书时略有修改。)



本文链接:https://m.tailaixsw.com/54_54913/693641.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