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小说课_谈《水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谈《水浒》(6/11)

。我国古代史传文学跟我国的小说属于不同的体系,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是以写人物为主,跟此后以记事为主的史书不同。它们在写人物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小说作品以巨大影响,应该说就是从《水浒传》开始的。明清出现的文人作者创作的许多现实主义名著,在人物处理和艺术概括方面,接受了这一传统,也是不能抹杀的。毛主席在《矛盾论》里指出:“《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并说“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读《水浒传》应该加深学习。

三、《水浒传》不止写了一个个英雄的发展成长,每个英雄都是梁山泊队伍的一员。他们的成长、转变的过程,也就是革命队伍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作品着眼要写的就是这个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以至最后惨遭败灭的全部过程。这是《水浒传》全书的主要之所在。梁山成员有许多是从统治阵营分化出来的。他们被逼上梁山,成为义军的骨干。还有不少的人是被生拉硬扯过来的。这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地位高,名望大,拉过来可以扩大义军的政治影响;一种是有高强的武艺和特殊技能,可以壮大义军的战斗实力。此外凡有一技之长者,都被视为义军所必需。作者让所有这些人都团结在宋江的周围,统一在一个纲领之下,发挥各自的才能。梁山义军的纲领,是所谓“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其理想是一种空想的平等社会。作品的重要部分是描写反抗黑暗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作者对义军队伍的描写,比起他作为再创作基础的前人的创作来,无论在政治素质或精神面貌各方面,都做了明显的很大的提高。例如元人杂剧中的鲁智深、燕青等人多为一些奸情事件大卖气力,李逵总是满口“桃花流水”“黄莺杜鹃”,看一看元杂剧《诗酒丽春院》的名目,就知道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元杂剧的英雄人物,多写得非常萎缩狼狈,往往忍冻挨饿,躲躲藏藏,跳墙头搞偷窃,都是常事。这其中也包括鲁智深。《水浒传》上的英雄就明显地高大起来了。再举一例:石秀和时迁两人投奔梁山;英雄来投,向例会受热烈欢迎隆重接待的。可是晁盖听说时迁在祝家庄偷了人家的鸡,勃然大怒,说他们败坏了梁山的荣誉,要杀时迁祭旗。

作者尽可能把理想与愿望赋予了这支队伍,同时对队伍里众多人物,又区分了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