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混乱思想。作者写这些,是出于游戏态度的。
二
《西游记》共一百回。头七回写孙猴子的诞生,求仙得道,学会七十二变化和腾空驾云种种神通广大的法术本领。为求自由,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展开了对象征封建统治势力的所谓“三界”的革命斗争,玉帝不得已,封他为齐天大圣。在取得一系列的光辉胜利以后,他终于这样失败了:和如来佛比法,他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翻到天的尽头处,回来之后却发觉自己并没有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因此他被压到佛的手变成的“五行山”下,不能动弹。从第八回起,有五回写唐僧赴西天取经的缘由和准备。从第十三回起的八十多回占着全书最主要篇幅的,就是那赴西天途中所经历的所谓“八十一难”的故事。这里面,唐僧路过“五行山”,救出压在山下的孙猴子,收作门徒,取名“孙悟空”,帮助他扫荡妖魔,克服途中祸难。随后又在孙悟空的战斗下收了一个猪精和一个水怪作门徒,就是“猪八戒”和“沙和尚”,成为“师徒四众”的取经团体;另外还收了一条龙,化作“龙马”,给唐僧骑着代步。他们途中所遇的种种祸难事件,有大有小。其中有许多错综和穿插;各个事件又尽可能前后彼此勾连起来,显得有完密的组织。这个作为主干的所谓“取经故事”,实际写的是以“孙悟空”为主的克服灾祸和困难的火炽的战斗;“取经”一事的本身是被有意忽视了的,及至到西天佛地,取经到手,全书也就结束了。
以孙悟空为主的全部《西游记》的神话故事,和任何古代神话一样,当然反映了人民在劳动生产经验中要求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理想和愿望。这不只像孙悟空的许多神通广大的法术和本领含有这方面的意义,就是诸天神佛和许多妖魔邪道,也同样有以幻想形式表现出来的自然力这方面的意义。而这些丰富瑰丽的幻想,绝不是吴承恩或任何个人可以独自创造出来的,它们实反映了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的人民群众在自然斗争中的宏富经验和豪迈气魄。但是我们欣赏《西游记》神话的艺术,仅只从这方面去理解,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神话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在中国的后期封建社会里,它们所反映的阶级斗争的意义则更为重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农民起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