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史废”,认为八股的流毒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厉害得多。
这个思想运动波澜壮阔,方面很多,从顾炎武到戴震历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一百多年之久。可是限于条件,随着清朝封建统治的趋于巩固,因而衰退以至中断。但影响还是很大的,乾嘉的“朴学”,虽然变了质,也是它的余绪;至清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接受了这个思潮的传统。我们应该注意,他们讲复古,讲正统儒家思想,不过拿来作为自己思想的依据,实质上,他们的思想本身含有新的内容。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说:它反映了封建主义制度发展至衰朽不堪因而寻求变革之道的新精神(至明代亡国,则又转为反清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时反封建统治和反外族统治实际是一回事)。毛主席曾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文中指告我们,“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从明代起,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业经济有特殊的发展,而类如江、浙地区的织造业也脱离了小农经济家庭副业的地位而成为有独立规模的厂坊:不过这些萌芽状态的经济因素,因受封建主义统治的压迫与摧残,没有很好地成长起来。
马克思在他的《拿破仑第三政变记》的开端指告我们,历史上当人们从事于变革与创新时,总要“召唤过去的亡灵来为自己效力”;并说,“其目的是在于赞美新的斗争,而不在于仿效旧的斗争”。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称这个复古思潮运动是“以复古求解放”;又把宋以来“理学”的思想统治时期比之为宗教思想统治的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而把这个复古运动比之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所比拟的两方,在一定范围内是有它们的相同之点的(但梁著《清代学术概论》把变了质的乾嘉“朴学”当成这一思潮运动的“全盛时期”,那就完全不对了)。总之,这个复古运动,实质是一个要求变革,要求解放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新思潮运动,是不容置疑的。
吴敬梓生当这个新思潮运动的末期。顾炎武在他出生前二十年死,黄宗羲在他出生前六年死,颜元在他四岁时死。但后起的戴震则比他年小二十二岁。只有在戴震以后,称为这个新思潮的继承者的乾嘉学者们才抛开了“经世致用”的这一主要之点,完全转向脱离实际的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