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小说课_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几点体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几点体会(18/20)

有打底稿啊?形似上就差劲了。而且这首诗写出来并不是林黛玉嘴头上谈出来的,她在那里葬花,边念边哭,贾宝玉隔了好几个石山,隔了一段路听她哭哭啼啼地念,声音很低,她念出来他就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更不可解了。但作者并不追求这个,他要写神似,写林黛玉的精神世界,写她怜花,写这个状态之下贾宝玉不理她,她格外感到身世孤微,就怜花,所以黛玉葬花抓住她那个精神,内心那个要点,把它构成一个画面。所以《红楼梦》的插图比外国那些小说好画,一个个都能构成画面。他要写神似,把形似舍掉了。你看有许多地方对里头的数目字一些形的方面他都不讲。现在有些人考证,戴不凡也是这么讲,说贾宝玉生日不对头,一会儿这么大岁数,一会儿那么大岁数。都在那里考证。周汝昌同志完全把贾宝玉那个年月,做曹雪芹的年谱,把曹雪芹同贾宝玉等同起来,这不对头的。有一位同志写了老厚的一本书,叫《水浒研究》,上海出的。把《水浒》研究了一阵以后,考证出地理全不对。郓城县跑到江州,就是现在的九江。他怎么绕过梁山,梁山在哪里?一考证,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水浒》全没道理。我并不是提倡得意忘形,我主张还是要形,只是在形之上还要写出神来。你只写了形,写得很真实,那个艺术并不高,要写神。二者不能兼得的话,我们中国传统是要得意忘形。《红楼梦》就是这么写的。王维不是画雪中芭蕉吗?下雪天是没有芭蕉的,实际生活里没有雪中芭蕉。他要写雪中芭蕉,写那芭蕉的生命力之强,他要把它的神写出来。我们写百花齐放,把菊花、梅花、荷花都放在一起,也根本不形似,有梅花的时候哪里有荷花呢?把它们放在一块行吗?一写百花齐放,写这个精神,得意忘形,大家很喜欢。

(6)“显晦”、语言提炼

我们讲第五点。刘知幾很讲究“显晦”。在表达方面,要具体地描写,他反对显,显就是直接说出来。晦就是不直接说出来,拿具体事实来表现。刘知幾举了很多例子。我们的诗歌讲言外之意,神寓象表。司空图的《诗品》讲诗要超于象外。说出来的话,言外还有意思,这样内容就丰富,反映现实就更深一些,不是你讲出来的这么浅薄。《三国演义》毛宗岗的批,讲变化,他引杜甫的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若苍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