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没想到见识也如此卓著,赵侯爷有福了。”
元恪连忙谦让,二人客套一番,元恪便回去准备上任之事了。
只是等到次日元恪去新的羽林军里上任,才发现事情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秦王从自己的卫队里挑出了几百人,这就是最新重建的羽林军全部了,声势当然比不上之前的洛阳羽林军,最多只能作为平时的仪仗队装装样子,恐怕打不了什么硬仗。
更令元恪感到掣肘的是,羽林军中还设了两名左右副将,平时的人员任免,军务调动都由那两位副将处理。元恪这才明白秦王的用意,恐怕自己这个羽林大将军只是空有其名,秦王并不想外人插手羽林军,尤其现在对北川侯府还有猜忌和戒备。
自己唯一的作用也许就是上朝时继续站在天子身边做个摆设,好在小皇帝周琳似乎对自己颇为依赖,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皇帝只有自己在的时候才会露出笑容,想起来这一路的生死相依,在这陌生的长安城中,那孩子也许已经把自己当做唯一的依靠了吧。元恪有时心想这位小皇帝身世也是颇为可怜,年幼丧母,莫名其妙做了皇帝,小小年纪还没有心思能够享受皇帝的权利和殊荣,就受尽了动荡漂泊之苦。
元恪很快又发现不止是羽林军,整个新建的小朝廷,都尽在秦王的掌控之中,连小皇帝周琳都成了摆设,自己也就释然了。这当然也是出自那位国师弘一的手笔;每日廷议,群臣奏事皆报秦王定夺,而秦王又事事都仰仗弘一。不过元恪心中虽然失望,但也能够理解,如今所谓的大周朝廷,论起势力其实也只剩小皇帝周琳一人,又是避祸来到秦国,秦王想自己掌控局面,既合情又合理。
不过弘一对于元恪之前的谏言,倒是听得进去,很快就走完了流程诏告天下,当年即改大周年号为光业,迁都长安。元恪细品光业二字,光业光业,光复帝业,深感务实而又有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