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学着苏凉,两手微微抱拳叫了声大人,心想你认识我,可我不认识你。现下不是追溯前尘往事的时候,过去的事情以后再慢慢补课不迟。
“姜大人,小女已经大概了解内情,不管是遭人陷害还是鸟尽弓藏,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请问大人有什么办法,如今邓玉只想保住邓府上下几百条性命。”
姜白请二位坐下,凝眉道:“此事官家已经交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司会审,究竟是何人上奏,触犯天子之怒尚且不论,书局当前刊印书籍规模之巨、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史无前例。若此时有人栽赃陷害,搅乱一池静水,几番调查取证屈打成招也未可知,且如今被带走的不只是邓公,还有十二位书局的老先生和秦山公。”
邓玉心中暗揣,自古武定祸乱,文治太平。京华书局历经百年风雨飘摇,如今身处中国古籍刻印史的鼎盛时期,绝非偶然。此前与尹生一同了解书局大小事务,听邓林翼提及前朝为了刺激书业发展,一是免去书籍税,二是免去笔、墨等图书生产物料和农器的税收,让利于民,而后组织自上而下大规模的图书刊印活动,可谓民办官助,一直以来上下一致对书业采取保护和扶持政策,才有了如今的发展繁荣。
“我与姜白有一盘算,剑走偏锋,可保一线生机。”苏凉望着邓玉。
“邓玉愿以全部身家性命为此一搏,绝不后悔。”此刻邓玉万般笃定。
“你以女儿之名义,去午门外敲登闻鼓,击鼓鸣冤。我二人与昔日林公众门生可在朝堂之上里应外合,谏言官家召见你。你面见官家,审时度势……如此或可一试。若非此般,历代三司会审的案子,多是触目惊心的惨案,怕官家此次不仅要问罪京华书局,天下书局都要经历一次大的筛查。且我们行动需快,若三司会审呈上供词和罪证,再难翻案。”姜白眉宇不展。
苏凉双手扶住邓玉双肩道:“此举需你非凡之勇气,非凡之魄力,非凡之智慧,一步行偏踏错,步步皆输。”
邓玉重重点头,与姜白、苏凉彻夜商量细节,当记取今宵月夜。